vim 多窗口操作

一、打开文件

  1. vim  index.html index.php a.txt  :打开3个文件

2. vim -o index.html index.php a.txt :  水平分割打开3个文件  -O 垂直分割

  1. vim -p index.html index.php a.txt : 打开3个文件,有tab选项卡,tab卡第一个文件名为当前打开的文件

二、基本命令

:e# 或 Ctrl+ˆ      编辑上一个文档,用于两个文档相互交换编辑时使用。?# 代表的是编辑前一次编辑的文档

:n          编辑下一个文档。

:2n        编辑下两个文档。

:N          编辑上一个文档。注意,该方法只能用于同时打开多个文档。

:b          文档名或编号      移至该文档。

Ctrl+6    下一个文件

:bn         下一个文件

:bp        上一个文件

:f          或者 ctrl+g     :  显示当前文件的基本信息

:f         文档名         改变编辑中的文档名。(file) ,  保存后生成一个新文件, 原来文件内容不变

三、多窗口下

(1) :ls    查看打开的文件

  1.  %a  正在编辑的文件,  #a 上次编辑的文件的文件  a 正常

  2.  后面一个有一个 + 号,表示有修改,没有保存

(2) 切换窗口

  1.  ctrl+w w   依次切换窗口

  2.  ctrl+w  上下左右   hjkl   切换窗口

  3.  ctrl +w   HJKL  可以移动窗口

(3) 关闭窗口

  1. 多窗口下面 :

:q 关闭单个窗口

:qa 关闭所有窗口

  1. ctrl + w  q  : 关闭所处分屏

  2. :only 或者 ctrl+w  o   取消其他分屏,只保留当前分屏

(4) :e 文件 : 打开一个文件

(5) 新建分屏

:new 文件 : 水平分割,打开文件

:sp(split)  文件 : 水平分割,打开指定文件
:vsp(vsplit)  文件 : 垂直分割,打开指定文件

:sv  : 水平分割

:vs : 垂直分割

 

打开当前文件:

ctrl+w 和 s(split)

ctrl+w 和 v(vsplit)

(6) 改变分屏尺寸的操作了。

ctrl+w 和 < 左

ctrl+w 和 > 右

ctrl+w 和 + 上

ctrl+w 和 – 下

ctrl+w 和 = 恢复均等(

这里顺便简单提一下复制,剪切与粘贴操作命令

yy     复制光标所在行

dd     剪切光标所在行

d0  或者 d^   删除光标到行开始的内容

d$  删除光标到行结束的位置

5yy    复制从光标所在行开始计数的下五行文本

5dd    剪切从光标所在行开始计数的下五行文本

v(小写)      visual模式,通过上下左右键选择光标“扫过”的所有字符

V (大写)    visual line 模式,通过上下键选择光标“扫过”的所有行

ctrl + v        visual block 模式,通过上下左右键选择一个矩形文本

y    复制在visual模式, visual line模式和visual block 模式下选择的文本

d    剪切在visual模式, visual line模式和visual block 模式下 选择的文本

p(小写)  粘贴,  粘贴位置为光标所在行的下一行

P(大写)  粘贴,  粘贴位置为光标所在行的上一行

u: 撤销操作

r: 重做操作

提示:

(1) 假若我们通过vim打开了多个文件后,想在不关闭vim的情况下继续打开其他文件,如文件file,可在vim中使用如下命令:

:e  file   不会分割窗口

:sp  file  将会水平分割窗口

:vsp  file  将会垂直分割窗口

(2)  vim和shell之间切换

:shell   切换到shell,此时vim在后台运行,在shell中输入命令exit,切换回vim

(3)  在vim中执行shell命令(不切换到shell)

:!command        在执行的命令前加上!,如!ls ,!ls -a
 r  !command       将command命令的执行结果插入到文本当前行的下一行
 3  !command      将文本中第三行的内容输入到命令command中进行处理,并将第三行的内容替换为命令的执行结果
:1,3   !command    将文本中第一行到第三行的内容输入到命令command中进行处理,并将第一行到第三行的内容替换为命令的执行结果
 3  w !command      将文本中第三行的内容输入到命令command中进行处理,不改变当前编辑文件的内容.

:1,3  w  !command    将文本中第一行到第三行的内容输入到命令command中进行处理,不改变当前编辑文件的内容

vim的基本操作

vim的基本操作

基本操作

移动光标的方法

  1. 光标
  • h 或 向左箭头键(←) :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

  • j 或 向下箭头键(↓) :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

  • k 或 向上箭头键(↑) :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

  • l 或 向右箭头键(→) :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

    • :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下一列
  •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上一列

  • n<space> : 那个 n 表示『数字』,例如 20 。按下数字后再按空格键,光标会向右移动这一行的 n 个字符。例如 20<space> 则光标会向后面移动20 个字符距离。

  • 0 或功能键[Home] : 这是数字『 0 』: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处 (常用)

  • ^ : 移动到这一行的开始的字符处

  • $ 或功能键[End] :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后面字符处(常用)

  1. 翻页
  • [Ctrl] + [f] : 屏幕『向下』移动一页,相当于 [Page Down]按键 (常用)

  • [Ctrl] + [b] : 屏幕『向上』移动一页,相当于 [Page Up] 按键 (常用)

  • [Ctrl] + [d] : 屏幕『向下』移动半页

  • [Ctrl] + [u] : 屏幕『向上』移动半页

  1. 页面光标
  • H :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

  • M :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中央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

  • L :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

  • G :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最后一行(常用)

  • nG : n 为数字。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n 行。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20 行(可配合 :set nu)

  •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一行,相当于 1G 啊! (常用)

搜索与取代

  1. 搜索
  • /word: 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。例如要在档案内搜寻vbird 这个字符串,就输入 /vbird 即可! (常用)

  • ?word : 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。

  • n :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。代表『重复前一个搜寻的动作』。举例来说, 如果刚刚我们执行 /vbird 去向下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,则按下 n后,会向下继续搜寻下一个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。如果是执行 ?vbird 的话,那么按下 n 则会向上继续搜寻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!

  • N :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。与 n 刚好相反,为『反向』进行前一个搜寻动作。 例如 /vbird 后,按下 N 则表示『向上』搜寻 vbird 。

  1. 替换
  • :n1,n2 s/word1/word2/g: n1 与 n2 为数字。在第 n1 与 n2 行之间寻找 word1 这个字符串,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!举例来说,在 100 到 200 行之间搜寻vbird 并取代为 VBIRD 则:『:100,200s/vbird/VBIRD/g』。(常用)

  • :1,$s/word1/word2/g: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,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word2 !(常用)

  • :1,$s/word1/word2/gc :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,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word2 !且在取代前显示提示字符给用户确认 (confirm) 是否需要取代!(常用)

删除、复制与贴上

  1. 删除
  • x, X : 在一行字当中,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(相当于 [del] 按键), X 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(相当于 [backspace] 亦即是退格键) (常用)

  • nx : n 为数字,连续向后删除 n 个字符。举例来说,我要连续删除 10 个字符, 『10x』。

  • dd : 删除游标所在的那一整列(常用)

  • ndd : n 为数字。删除光标所在的向下 n 列,例如 20dd 则是删除 20 列 (常用)

  • dnG [x] : 删除光标所在到第n行之间的所有数据

  • dG : 删除光标所在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

  • d$ : 删除游标所在处,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

  1. 复制和粘贴
  • yy : 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(常用)

  • nyy : n 为数字。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列,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列(常用)

  • ynG : 复制光标所在列到第一列的所有数据

  • yG : 复制光标所在列到最后一列的所有数据

  • y0 :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首的所有数据

  • y$ :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尾的所有数据

  • p, P :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,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! 举例来说,我目前光标在第 20 行,且已经复制了 10 行数据。则按下 p后, 那 10 行数据会贴在原本的 20 行之后,亦即由 21 行开始贴。但如果是按下 P 呢? 那么原本的第 20 行会被推到变成 30 行。 (常用)

  1. 其他指令
  • J : 将光标所在列与下一列的数据结合成同一列

  • c : 重复删除多个数据,例如向下删除 10 行,[ 10cj ]

  • u : 复原前一个动作。(常用)

  • [Ctrl]+r : 重做上一个动作。(常用)

一般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

  1. 进入插入或取代的编辑模式
  • i, I : 进入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:i 为『从目前光标所在处插入』, I 为『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插入』。 (常用)

  • a,A : 进入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:a 为『从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符处开始插入』, A 为『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插入』。(常用)

  • o,O : 进入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: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写。o 为『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行处插入新的一行』; 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处的上一行插入新的一行!(常用)

  • r, R : 进入取代模式(Replace mode):r 只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;R 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,直到按下 ESC 为止;(常用)

  • [Esc] : 退出编辑模式,回到一般模式中(常用)

指令列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

  1. 指令列的储存、离开等指令
  • :w :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(常用)

  • :w! : 若文件属性为『只读』时,强制写入该档案。不过,到底能不能写入, 还是跟你对该档案的档案权限有关啊!

  • :q : 离开 vi (常用)

  • :q! : 若曾修改过档案,又不想储存,使用 !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。

  • :wq! : 储存后离开,若为 :wq!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(常用)

  • ZZ : 这是大写的 Z 喔!若档案没有更动,则不储存离开,若档案已经被更动过,则储存后离开!

  • :w [filename] : 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档案(类似另存新档)

  • :r [filename] : 在编辑的数据中,读入另一个档案的数据。亦即将 『filename』 这个档案内容加到游标所在行后面

  • :n1,n2 w [filename] : 将 n1 到 n2 的内容储存成 filename 这个档案。

  • :! command : 暂时离开 vi 到指令列模式下执行 command 的显示结果!例如『:! ls /home』即可在 vi 当中察看 /home 底下以 ls 输出的档案信息!

  1. vim 环境的变更
  • set nu : 显示行号,设定之后,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

  • set nonu : 与 set nu 相反,为取消行号!

tips

  1. 特别注意,在 vi 中,『数字』是很有意义的!数字通常代表重复做几次的意思! 也有可能是代表去到 第几个什么什么的意思。举例来说,要删除 50 行,则是用 『50dd』 对吧! 数字加在动作之前~那我 要向下移动 20 行呢?那就是『20j』或者是『20↓』即可。

额外功能

区块选择

  1. v : 字符选择,会将光标经过的地方反白选择!

  2. V : 行选择,会将光标经过的行反白选择!

  3. [Ctrl]+v : 区块选择,可以用长方形的方式选择资料

  4. y : 将反白的地方复制起来

  5. d : 将反白的地方删除

多档案编辑的按键

  1. :n : 编辑下一个档案

  2. :N : 编辑上一个档案

  3. :files : 列出目前这个 vim 的开启的所有档案

多窗口情况下的按键功能

1 . 多窗口

  • :sp [filename] : 开启一个新窗口,如果有加 filename, 表示在新窗口开启一个新档案,否则表示两个窗口为同一个档案内容(同步显示)。

  • [ctrl]+w+ j [ctrl]+w+↓ : 按键的按法是:先按下 [ctrl] 不放, 再按下 w 后放开所有的按键,然后再按下 j (或向下箭头键),则光标可移动到下方的窗口。

  • [ctrl]+w+ k [ctrl]+w+↑ : 同上,不过光标移动到上面的窗口。

  • [ctrl]+w+ q : 其实就是 :q 结束离开啦! 举例来说,如果我想要结束下方的窗口,那么利用 [ctrl]+w+↓ 移动到下方窗口后,按下 :q 即可离开, 也可以按下[ctrl]+w+q 啊!

环境设置与记录

记录

  1. vim 环境设定与记录: ~/.vimrc, ~/.viminfo

vim 的环境设定参数

  1. 环境设置
  • :set nu :set nonu : 就是设定与取消行号啊!

  • :set hlsearch :set nohlsearch : hlsearch 就是 high light search(高亮度搜寻)。 这个就是设定是否将搜寻的字符串反白的设定值。默认值是 hlsearch

  • :set autoindent :set noautoindent : 是否自动缩排?autoindent 就是自动缩排。

  • :set backup : 是否自动储存备份档?一般是 nobackup 的, 如果设定 backup 的话,那么当你更动任何一个档案时,则源文件会被另存成一个档名为filename~ 的档案。 举例来说,我们编辑 hosts ,设定 :set backup ,那么当更动 hosts 时,在同目录下,就会产生 hosts~ 文件名的档案,记录原始的 hosts 档案内容

  • :set ruler : 还记得我们提到的右下角的一些状态栏说明吗? 这个 ruler 就是在显示或不显示该设定值的啦!

  • :set showmode : 这个则是,是否要显示 –INSERT– 之类的字眼在左下角的状态栏。

  • :set backspace=(012) : 一般来说, 如果我们按下 i 进入编辑模式后,可以利用退格键(backspace) 来删除任意字符的。 但是,某些 distribution 则不许如此。此时,我们就可以透过 backspace 来设定啰~ 当 backspace 为 2时,就是可以删除任意值;0 或 1 时,仅可删除刚刚输入的字符, 而无法删除原本就已经存在的文字了!

  • :set all : 显示目前所有的环境参数设定值。

  • :set : 显示与系统默认值不同的设定参数, 一般来说就是你有自行变动过的设定参数啦!

  • :syntax on :syntax off : 是否依据程序相关语法显示不同颜色? 举例来说,在编辑一个纯文本档时,如果开头是以 # 开始,那么该行就会变成蓝色。 如果你懂得写程序,那么这个 :syntax on 还会主动的帮你除错呢!但是, 如果你仅是编写纯文本档案,要避免颜色对你的屏幕产生的干扰,则可以取消这个设定。

  • :set bg=dark :set bg=light : 可用以显示不同的颜色色调,预设是『 light 』。如果你常常发现批注的字体深蓝色实在很不容易看, 那么这里可以设定为 dark 喔!试看看,会有不同的样式呢!

  1. vim的默认配置一般 在 /etc/vimrc 里面,但一般在 ~/.vimrc (如果没有的话,可以自行建立)里面设置自定义个性化设置

  2. 出现乱码

  • 你的 Linux 系统默认支持的语系数据:这与 /etc/sysconfig/i18n 有关;

  • 你的终端界面 (bash) 的语系: 这与 LANG 这个变数有关;

  • 你的档案原本的编码;

  • 开启终端机的软件,例如在 GNOME 底下的窗口接口。

DOS 与 Linux 的断行字符

  1. 区别
  • linux断行符 : $ (LF)

  • window 断行符 :^M$ (CR/LF)

  1. 系统换行问题
  • Dos和windows: 采用回车+换行CR/LF表示下一行.

  • UNIX/Linux : 采用换行符LF表示下一行.

  • MAC OS : 采用回车符CR表示下一行.

  1. dos2unix unix2dos : dos和linux文档转化

  2. iconv : 编码转化

  • iconv –list : 查看系统支持的编码方式

linux screen

一、背景

系统管理员经常需要SSH 或者telent 远程登录到Linux 服务器,经常运行一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,比如系统备份、ftp 传输等等。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为每一个这样的任务开一个远程终端窗口,因为它们执行的时间太长了。必须等待它们执行完毕,在此期间不能关掉窗口或者断开连接,否则这个任务就会被杀掉,一切半途而废了。

二、简介

GNU Screen是一款由GNU计划开发的用于命令行终端切换的自由软件。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同时连接多个本地或远程的命令行会话,并在其间自由切换。

GNU Screen可以看作是窗口管理器的命令行界面版本。它提供了统一的管理多个会话的界面和相应的功能。

  • 会话恢复
只要Screen本身没有终止,在其内部运行的会话都可以恢复。这一点对于远程登录的用户特别有用——即使网络连接中断,用户也不会失去对已经打开的命令行会话的控制。只要再次登录到主机上执行screen -r就可以恢复会话的运行。同样在暂时离开的时候,也可以执行分离命令detach,在保证里面的程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让Screen挂起(切换到后台)。这一点和图形界面下的VNC很相似。
  • 多窗口
在Screen环境下,所有的会话都独立的运行,并拥有各自的编号、输入、输出和窗口缓存。用户可以通过快捷键在不同的窗口下切换,并可以自由的重定向各个窗口的输入和输出。Screen实现了基本的文本操作,如复制粘贴等;还提供了类似滚动条的功能,可以查看窗口状况的历史记录。窗口还可以被分区和命名,还可以监视后台窗口的活动。
  • 会话共享
Screen可以让一个或多个用户从不同终端多次登录一个会话,并共享会话的所有特性(比如可以看到完全相同的输出)。它同时提供了窗口访问权限的机制,可以对窗口进行密码保护。

GNU’s Screen 官方站点:http://www.gnu.org/software/screen/

三、语法

# screen [-AmRvx -ls -wipe][-d <作业名称>][-h <行数>][-r <作业名称>][-s ][-S <作业名称>]

参数说明

-A  将所有的视窗都调整为目前终端机的大小。
-d <作业名称>  将指定的screen作业离线。
-h <行数>  指定视窗的缓冲区行数。
-m  即使目前已在作业中的screen作业,仍强制建立新的screen作业。
-r <作业名称>  恢复离线的screen作业。
-R  先试图恢复离线的作业。若找不到离线的作业,即建立新的screen作业。
-s  指定建立新视窗时,所要执行的shell。
-S <作业名称>  指定screen作业的名称。
-v  显示版本信息。
-x  恢复之前离线的screen作业。
-ls或–list  显示目前所有的screen作业。
-wipe  检查目前所有的screen作业,并删除已经无法使用的screen作业。

四、常用screen参数

screen -S yourname -> 新建一个叫yourname的session
screen -ls -> 列出当前所有的session
screen -r yourname -> 回到yourname这个session
screen -d yourname -> 远程detach某个session
screen -d -r yourname -> 结束当前session并回到yourname这个session

在每个screen session 下,所有命令都以 ctrl+a(C-a) 开始。
C-a ? -> 显示所有键绑定信息
C-a c -> 创建一个新的运行shell的窗口并切换到该窗口
C-a n -> Next,切换到下一个 window
C-a p -> Previous,切换到前一个 window
C-a 0..9 -> 切换到第 0..9 个 window
Ctrl+a [Space] -> 由视窗0循序切换到视窗9
C-a C-a -> 在两个最近使用的 window 间切换
C-a x -> 锁住当前的 window,需用用户密码解锁
C-a d -> detach,暂时离开当前session,将目前的 screen session (可能含有多个 windows) 丢到后台执行,并会回到还没进 screen 时的状态,此时在 screen session 里,每个 window 内运行的 process (无论是前台/后台)都在继续执行,即使 logout 也不影响。
C-a z -> 把当前session放到后台执行,用 shell 的 fg 命令则可回去。
C-a w -> 显示所有窗口列表
C-a t -> Time,显示当前时间,和系统的 load
C-a k -> kill window,强行关闭当前的 window
C-a [ -> 进入 copy mode,在 copy mode 下可以回滚、搜索、复制就像用使用 vi 一样
C-b Backward,PageUp
C-f Forward,PageDown
H(大写) High,将光标移至左上角
L Low,将光标移至左下角
0 移到行首
$ 行末
w forward one word,以字为单位往前移
b backward one word,以字为单位往后移
Space 第一次按为标记区起点,第二次按为终点
Esc 结束 copy mode
C-a ] -> Paste,把刚刚在 copy mode 选定的内容贴上

五、使用 screen

5.1 安装screen

流行的Linux发行版(例如Red Hat Enterprise Linux)通常会自带screen实用程序,如果没有的话,可以从GNU screen的官方网站下载。

[root@TS-DEV ~]# yum install screen
[root@TS-DEV ~]# rpm -qa|grep screen
screen-4.0.3-4.el5
[root@TS-DEV ~]#

5.2 创建一个新的窗口

安装完成后,直接敲命令screen就可以启动它。但是这样启动的screen会话没有名字,实践上推荐为每个screen会话取一个名字,方便分辨:

[root@TS-DEV ~]# screen -S david

screen启动后,会创建第一个窗口,也就是窗口No. 0,并在其中打开一个系统默认的shell,一般都会是bash。所以你敲入命令screen之后,会立刻又返回到命令提示符,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,其实你已经进入Screen的世界了。当然,也可以在screen命令之后加入你喜欢的参数,使之直接打开你指定的程序,例如:

[root@TS-DEV ~]# screen vi david.txt

screen创建一个执行vi david.txt的单窗口会话,退出vi 将退出该窗口/会话。

5.3 查看窗口和窗口名称

打开多个窗口后,可以使用快捷键C-a w列出当前所有窗口。如果使用文本终端,这个列表会列在屏幕左下角,如果使用X环境下的终端模拟器,这个列表会列在标题栏里。窗口列表的样子一般是这样:

0$ bash  1-$ bash  2*$ bash

这个例子中我开启了三个窗口,其中*号表示当前位于窗口2,-号表示上一次切换窗口时位于窗口1。

Screen默认会为窗口命名为编号和窗口中运行程序名的组合,上面的例子中窗口都是默认名字。练习了上面查看窗口的方法,你可能就希望各个窗口可以有不同的名字以方便区分了。可以使用快捷键C-a A来为当前窗口重命名,按下快捷键后,Screen会允许你为当前窗口输入新的名字,回车确认。

5.4 会话分离与恢复

你可以不中断screen窗口中程序的运行而暂时断开(detach)screen会话,并在随后时间重新连接(attach)该会话,重新控制各窗口中运行的程序。例如,我们打开一个screen窗口编辑/tmp/david.txt文件:

[root@TS-DEV ~]# screen vi /tmp/david.txt

之后我们想暂时退出做点别的事情,比如出去散散步,那么在screen窗口键入C-a d,Screen会给出detached提示:

暂时中断会话

半个小时之后回来了,找到该screen会话:

[root@TS-DEV ~]# screen -ls

重新连接会话:

[root@TS-DEV ~]# screen -r 12865

一切都在。

当然,如果你在另一台机器上没有分离一个Screen会话,就无从恢复会话了。

这时可以使用下面命令强制将这个会话从它所在的终端分离,转移到新的终端上来:

5.5 清除dead 会话

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其中一个会话死掉了(例如人为杀掉该会话),这时screen -list会显示该会话为dead状态。使用screen -wipe命令清除该会话:

5.6 关闭或杀死窗口

正常情况下,当你退出一个窗口中最后一个程序(通常是bash)后,这个窗口就关闭了。另一个关闭窗口的方法是使用C-a k,这个快捷键杀死当前的窗口,同时也将杀死这个窗口中正在运行的进程。

如果一个Screen会话中最后一个窗口被关闭了,那么整个Screen会话也就退出了,screen进程会被终止。

除了依次退出/杀死当前Screen会话中所有窗口这种方法之外,还可以使用快捷键C-a :,然后输入quit命令退出Screen会话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样退出会杀死所有窗口并退出其中运行的所有程序。其实C-a :这个快捷键允许用户直接输入的命令有很多,包括分屏可以输入split等,这也是实现Screen功能的一个途径,不过个人认为还是快捷键比较方便些。

六、screen 高级应用 

6.1 会话共享

还有一种比较好玩的会话恢复,可以实现会话共享。假设你在和朋友在不同地点以相同用户登录一台机器,然后你创建一个screen会话,你朋友可以在他的终端上命令:

[root@TS-DEV ~]# screen -x

这个命令会将你朋友的终端Attach到你的Screen会话上,并且你的终端不会被Detach。这样你就可以和朋友共享同一个会话了,如果你们当前又处于同一个窗口,那就相当于坐在同一个显示器前面,你的操作会同步演示给你朋友,你朋友的操作也会同步演示给你。当然,如果你们切换到这个会话的不同窗口中去,那还是可以分别进行不同的操作的。

6.2 会话锁定与解锁

Screen允许使用快捷键C-a s锁定会话。锁定以后,再进行任何输入屏幕都不会再有反应了。但是要注意虽然屏幕上看不到反应,但你的输入都会被Screen中的进程接收到。快捷键C-a q可以解锁一个会话。

也可以使用C-a x锁定会话,不同的是这样锁定之后,会话会被Screen所属用户的密码保护,需要输入密码才能继续访问这个会话。

6.3 发送命令到screen会话

在Screen会话之外,可以通过screen命令操作一个Screen会话,这也为使用Screen作为脚本程序增加了便利。关于Screen在脚本中的应用超出了入门的范围,这里只看一个例子,体会一下在会话之外对Screen的操作:

[root@TS-DEV ~]# screen -S sandy -X screen ping www.baidu.com

这个命令在一个叫做sandy的screen会话中创建一个新窗口,并在其中运行ping命令。

6.4 屏幕分割

现在显示器那么大,将一个屏幕分割成不同区域显示不同的Screen窗口显然是个很酷的事情。可以使用快捷键C-a S将显示器水平分割,Screen 4.00.03版本以后,也支持垂直分屏,快捷键是C-a |。分屏以后,可以使用C-a <tab>在各个区块间切换,每一区块上都可以创建窗口并在其中运行进程。

可以用C-a X快捷键关闭当前焦点所在的屏幕区块,也可以用C-a Q关闭除当前区块之外其他的所有区块。关闭的区块中的窗口并不会关闭,还可以通过窗口切换找到它。

6.5 C/P模式和操作

screen的另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在不同窗口之间进行复制粘贴了。使用快捷键C-a <Esc>或者C-a [可以进入copy/paste模式,这个模式下可以像在vi中一样移动光标,并可以使用空格键设置标记。其实在这个模式下有很多类似vi的操作,譬如使用/进行搜索,使用y快速标记一行,使用w快速标记一个单词等。关于C/P模式下的高级操作,其文档的这一部分有比较详细的说明。

一般情况下,可以移动光标到指定位置,按下空格设置一个开头标记,然后移动光标到结尾位置,按下空格设置第二个标记,同时会将两个标记之间的部分储存在copy/paste buffer中,并退出copy/paste模式。在正常模式下,可以使用快捷键C-a ]将储存在buffer中的内容粘贴到当前窗口。

6.6 更多screen功能

同大多数UNIX程序一样,GNU Screen提供了丰富强大的定制功能。你可以在Screen的默认两级配置文件/etc/screenrc和$HOME/.screenrc中指定更多,例如设定screen选项,定制绑定键,设定screen会话自启动窗口,启用多用户模式,定制用户访问权限控制等等。如果你愿意的话,也可以自己指定screen配置文件。

以多用户功能为例,screen默认是以单用户模式运行的,你需要在配置文件中指定multiuser on 来打开多用户模式,通过acl*(acladd,acldel,aclchg…)命令,你可以灵活配置其他用户访问你的screen会话。更多配置文件内容请参考screen的man页。

shell 运算符

一、算数运算符

算术运算符列表
运算符 说明 举例
+ 加法 `expr $a + $b` 结果为 30。
减法 `expr $a – $b` 结果为 10。
* 乘法 `expr $a \* $b` 结果为  200。
/ 除法 `expr $b / $a` 结果为 2。
% 取余 `expr $b % $a` 结果为 0。
= 赋值 a=$b 将把变量 b 的值赋给 a。
== 相等。用于比较两个数字,相同则返回 true。 [ $a == $b ] 返回 false。
!= 不相等。用于比较两个数字,不相同则返回 true。 [ $a != $b ] 返回 true。

二、关系运算符

关系运算符列表
运算符 说明 举例
-eq 检测两个数是否相等,相等返回 true。 [ $a -eq $b ] 返回 true。
-ne 检测两个数是否相等,不相等返回 true。 [ $a -ne $b ] 返回 true。
-gt 检测左边的数是否大于右边的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$a -gt $b ] 返回 false。
-lt 检测左边的数是否小于右边的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$a -lt $b ] 返回 true。
-ge 检测左边的数是否大等于右边的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$a -ge $b ] 返回 false。
-le 检测左边的数是否小于等于右边的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$a -le $b ] 返回 true。

三、布尔运算符

布尔运算符列表
运算符 说明 举例
! 非运算,表达式为 true 则返回 false,否则返回 true。 [ ! false ] 返回 true。
-o 或运算,有一个表达式为 true 则返回 true。 [ $a -lt 20 -o $b -gt 100 ] 返回 true。
-a 与运算,两个表达式都为 true 才返回 true。 [ $a -lt 20 -a $b -gt 100 ] 返回 false。

四、字符串运算符

字符串运算符列表
运算符 说明 举例
= 检测两个字符串是否相等,相等返回 true。 [ $a = $b ] 返回 false。
!= 检测两个字符串是否相等,不相等返回 true。 [ $a != $b ] 返回 true。
-z 检测字符串长度是否为0,为0返回 true。 [ -z $a ] 返回 false。
-n 检测字符串长度是否为0,不为0返回 true。 [ -z $a ] 返回 true。
str 检测字符串是否为空,不为空返回 true。 [ $a ] 返回 true。

五、文件测试运算符

文件测试运算符列表
操作符 说明 举例
-b file 检测文件是否是块设备文件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b $file ] 返回 false。
-c file 检测文件是否是字符设备文件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b $file ] 返回 false。
-d file 检测文件是否是目录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d $file ] 返回 false。
-f file 检测文件是否是普通文件(既不是目录,也不是设备文件)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f $file ] 返回 true。
-g file 检测文件是否设置了 SGID 位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g $file ] 返回 false。
-k file 检测文件是否设置了粘着位(Sticky Bit)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k $file ] 返回 false。
-p file 检测文件是否是具名管道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p $file ] 返回 false。
-u file 检测文件是否设置了 SUID 位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u $file ] 返回 false。
-r file 检测文件是否可读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r $file ] 返回 true。
-w file 检测文件是否可写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w $file ] 返回 true。
-x file 检测文件是否可执行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x $file ] 返回 true。
-s file 检测文件是否为空(文件大小是否大于0),不为空返回 true。 [ -s $file ] 返回 true。
-e file 检测文件(包括目录)是否存在,如果是,则返回 true。 [ -e $file ] 返回 true。

终端快捷键操作

在shell命令终端中,Ctrl+n相当于方向向下的方向键,Ctrl+p相当于方向向上的方向键。
在命令终端中通过它们或者方向键可以实现对历史命令的快速查找。这也是快速输入命令的技巧。
在命令终端中可以通过Ctrl+r 实现快速检索使用过的历史命令。Ctrl+r中r是retrieve中r。
Ctrl+a:光标回到命令行首。 (a:ahead)
Ctrl+e:光标回到命令行尾。 (e:end)
Ctrl+b:光标向行首移动一个字符。 (b:backwards)
Ctrl+ f:光标向行尾移动一个字符。 (f:forwards)
Ctrl+w: 删除光标处到行首的字符。
Ctrl+k:删除光标处到行尾的字符。
Ctrl+u:删除整个命令行文本字符。
Ctrl+h:向行首删除一个字符。
Ctrl+d:向行尾删除一个字符。
Ctrl+y::粘贴Ctrl+u,Ctrl+k,Ctrl+w删除的文本。
Ctrl+p: 上一个使用的历史命令。 (p:previous)
Ctrl+n: 下一个使用的历史命令。(n:next )
Ctrl+r:快速检索历史命令。(r:retrieve)。
Ctrl+t: 交换光标所在字符和其前的字符。
Ctrl+i:相当于Tab键。
Ctrl+o:相当于Ctrl+m.
Ctrl+m:相当Enter键。
其他控制键:
Ctrl+s:使终端发呆,静止,可以使快速输出的终端屏幕停下来。
Ctrl+q:退出Ctrl+s引起的发呆。
Ctrl+z:使正在运行在终端的任务,运行于后台。 (可用fg恢复)
Ctrl+c:中断终端中正在执行的任务。
Ctrl+d: 在空命令行的情况下可以退出终端。
Ctrl+[ :相当于Esc键。
Esc键:连续按3次显示所有的支持的终端命令。
Tab键:命令、文件名等自动补全功能。

linux tree 命令

tree

中文解释:tree
功能说明:以树状图列出目录的内容。
语  法:tree [-aACdDfFgilnNpqstux][-I <范本样式>][-P <范本样式>][目录…]
补充说明:执行tree指令,它会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,包括子目录里的文件。
参  数:
 -a   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。
 -A   使用ASNI绘图字符显示树状图而非以ASCII字符组合。
 -C   在文件和目录清单加上色彩,便于区分各种类型。
 -d   显示目录名称而非内容。
 -D   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更改时间。
 -f   在每个文件或目录之前,显示完整的相对路径名称。
 -F   在执行文件,目录,Socket,符号连接,管道名称名称,各自加上”*”,”/”,”=”,”@”,”|”号。
 -g   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名称,没有对应的名称时,则显示群组识别码。
 -i   不以阶梯状列出文件或目录名称。
 -I<范本样式>   不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或目录名称。
 -l   如遇到性质为符号连接的目录,直接列出该连接所指向的原始目录。
 -n   不在文件和目录清单加上色彩。
 -N   直接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,包括控制字符。
 -p   列出权限标示。
 -P<范本样式>   只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或目录名称。
 -q   用”?”号取代控制字符,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。
 -s   列出文件或目录大小。
 -t   用文件和目录的更改时间排序。
 -u   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名称,没有对应的名称时,则显示用户识别码。
 -x   将范围局限在现行的文件系统中,若指定目录下的某些子目录,其存放于另一个文件系统上,则将该子目录予以排除在寻找范围外。

 

然后看我遇到的情况:

tree -L
提示: tree: Missing argument to -L option
然后tree -L 1
显示一级目录和文件
tree -L 1 -d
只显示一级目录
所以我们可以用tree -L 1 -d这个显示该目录下的一级目录

我的个天天,被人挖矿minerd 处理

我处理的辛酸之路

  1. top命令查看 , minerd 进程占用cpu接近100%
  2. ps -ef | grep minerd 命令查看,脚本执行位置
  3. kill -9 杀死这个进程,并删除脚本文件(一般在  /opt/minerd)
    如果以上还是不行

在执行以下操作

  1. crontab -l 查看定时任务,有没有可以脚本,大部分情况都有一个定时任务在跑,删除可疑的定时任务
  2. 删除 /usr/local/etc/minerd.conf 配置文件
  3. 我发现还是不行,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,杀死进程, 把 /opt/minerd  文件权限都关了,这下可以了,但是治标不治本,挖矿脚本还在机器里面,一直没找到,
  4. 有好的解决方案,可以邮件我,xiaofangmoon@foxmail.com  , 困扰我好久

linux命令行编辑快捷键

ctrl + ? 撤消前一次输入

ctrl + c 另起一行

ctrl + r 输入单词搜索历史命令

ctrl + u 删除光标前面所有字符相当于VIM里d shift+^

ctrl + k 删除光标后面所有字符相当于VIM里d shift+$

删除
ctrl + d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上的字符相当于VIM里x或者dl
ctrl + h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前的字符相当于VIM里hx或者dh
ctrl + k 删除光标后面所有字符相当于VIM里d shift+$
ctrl + u 删除光标前面所有字符相当于VIM里d shift+^
ctrl + w 删除光标前一个单词相当于VIM里db
ctrl + y 恢复ctrl+u上次执行时删除的字符
ctrl + ? 撤消前一次输入
alt + r 撤消前一次动作
alt + d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单词

移动
ctrl + a 将光标移动到命令行开头相当于VIM里shift+^
ctrl + e 将光标移动到命令行结尾处相当于VIM里shift+$
ctrl + f 光标向后移动一个字符相当于VIM里l
ctrl + b 光标向前移动一个字符相当于VIM里h
ctrl + 方向键左键 光标移动到前一个单词开头
ctrl + 方向键右键 光标移动到后一个单词结尾
ctrl + x 在上次光标所在字符和当前光标所在字符之间跳转
alt + f 跳到光标所在位置单词尾部

替换
ctrl + t 将光标当前字符与前面一个字符替换
alt + t 交换两个光标当前所处位置单词和光标前一个单词
alt + u 把光标当前位置单词变为大写
alt + l 把光标当前位置单词变为小写
alt + c 把光标当前位置单词头一个字母变为大写
^oldstr^newstr 替换前一次命令中字符串

历史命令编辑
ctrl + p 返回上一次输入命令字符
ctrl + r 输入单词搜索历史命令
alt + p 输入字符查找与字符相接近的历史命令
alt + > 返回上一次执行命令

其它
ctrl + s 锁住终端
ctrl + q 解锁终端
ctrl + l 清屏相当于命令clear
ctrl + c 另起一行
ctrl + i 类似TAB健补全功能
ctrl + o 重复执行命令
alt + 数字键 操作的次数

vsftpd 配置文件详解

vsftpd配置文件采用“#”作为注释符,以“#”开头的行和空白行在解析时将被忽略,其余的行被视为配置命令行,每个配置命令的“=”两边不要留有空格。对于每个配置命令,在配置文件中还列出了相关的配置说明,利用vi编辑器可实现对配置文件的编辑修改。方法如下:
#vi /etc/vsftpd/vsftpd.conf

1.登录和对匿名用户的设置

write_enable=YES //是否对登录用户开启写权限。属全局性设置。默认NO
local_enable=YES //是否允许本地用户登录FTP服务器。默认为NO
anonymous_enable=YES //设置是否允许匿名用户登录FTP服务器。默认为YES
ftp_username=ftp //定义匿名用户的账户名称,默认值为ftp。
no_anon_password=YES //匿名用户登录时是否询问口令。设置为YES,则不询问。默
认NO
anon_world_readable_only=YES //匿名用户是否允许下载可阅读的文档,默认为YES。
anon_upload_enable=YES //是否允许匿名用户上传文件。只有在write_enable设置为
YES时,该配置项才有效。而且匿名用户对相应的目录必须有写权限。默认为NO。
anon_mkdir_write_enable=YES //是否允许匿名用户创建目录。只有在write_enable设置为 YES时有效。且匿名用户对上层目录有写入的权限。默认为NO。
anon_other_write_enable=NO //若设置为YES,则匿名用户会被允许拥有多于
上传和建立目录的权限,还会拥有删除和更名权限。默认值为NO。

2.设置欢迎信息

用户登录FTP服务器成功后,服务器可向登录用户输出预设置的欢迎信息。
ftpd_banner=Welcome to my FTP server.
//该配置项用于设置比较简短的欢迎信息。若欢迎信息较多,则可使用banner_file配置项。
banner_file=/etc/vsftpd/banner
//设置用户登录时,将要显示输出的文件。该设置项将覆盖ftpd_banner的设置。
dirmessage_enable=YES
//设置是否显示目录消息。若设置为YES,则当用户进入特定目录(比如/var/ftp/linux)时,将显示该目录中的由message_file配置项指定的文件(.message)中的内容。
message_file=.message //设置目录消息文件。可将显示信息存入该文件。该文件需要放在 相应的目录(比如/var/ftp/linux)下

3.设置用户登录后所在的目录
local_root=/var/ftp
// 设置本地用户登录后所在的目录。默认配置文件中没有设置该项,此时用户登录FTP服务器后,所在的目录为该用户的主目录,对于root用户,则为/root目录。
anon_root=/var/ftp
//设置匿名用户登录后所在的目录。若未指定,则默认为/var/ftp目录。

4.控制用户是否允许切换到上级目录
在默认配置下,用户可以使用“cd..”命名切换到上级目录。比如,若用户登录后所在的目录为/var/ftp,则在“ftp>”命令行 下,执行“cd..”命令后,用户将切换到其上级目录/var,若继续执行该命令,则可进入Linux系统的根目录,从而可以对整个Linux的文件系统 进行操作。

若设置了write_enable=YES,则用户还可对根目录下的文件进行改写操作,会给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,因此,必须防止用户切换到Linux的根目录,相关的配置项如下:
chroot_list_enable=YES
// 设置是否启用chroot_list_file配置项指定的用户列表文件。设置为YES则除了列在j/etc/vsftpd/chroot_list文件中的的帐号外,所有登录的用户都可以进入ftp根目录之外的目录。默认NO
chroot_list_file=/etc/vsftpd/chroot_list
// 用于指定用户列表文件,该文件用于控制哪些用户可以切换到FTP站点根目录的上级目录。
chroot_local_user=YES
// 用于指定用户列表文件中的用户,是否允许切换到上级目录。默认NO
注意:要对本地用户查看效果,需先设置local_root=/var/ftp

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:
1)当chroot_list_enable=YES,chroot_local_user=YES时,在/etc/vsftpd/chroot_list文件中列出的用户,可以切换到上级目录;未在文件中列出的用户,不能切换到站点根目录的上级目录。
2)当chroot_list_enable=YES,chroot_local_user=NO时,在/etc/vsftpd/chroot_list文件中列出的用户,不能切换到站点根目录的上级目录;未在文件中列出的用户,可以切换到上级目录。
3)当chroot_list_enable=NO,chroot_local_user=YES时,所有用户均不能切换到上级目录。
4)当chroot_list_enable=NO,chroot_local_user=NO时,所有用户均可以切换到上级目录。
5)当用户不允许切换到上级目录时,登录后FTP站点的根目录“/”是该FTP账户的主目录,即文件的系统的/var/ftp目录。

5.设置访问控制
(1)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访问的主机(见TBP14)
tcp_wrappers=YES用来设置vsftpd服务器是否与tcp wrapper相结合,进行主机的访问控制。默认设置为YES,vsftpd服务器会检查/etc/hosts.allow和/etc /hosts.deny中的设置,以决定请求连接的主机是否允许访问该FTP服务器。这两个文件可以起到简易的防火墙功能。
比如,若要仅允许192.168.168.1~192.168.168.254的用户,可以访问连接vsftpd服务器,则可在/etc/hosts.allow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:
vsftpd:192.168.168.0/255.255.255.0 :allow
all:all:deny

(2)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访问的用户
对用户的访问控制由/etc/vsftpd/user_list和/etc/vsftpd/ftpusers文件来控制实现。相关配置命令如下:
userlist_enable=YES
// 决定/etc/vsftpd/user_list文件是否启用生效。YES则生效,NO不生效。
userlist_deny=YES
// 决定/etc/vsftpd/user_list文件中的用户是允许访问还是不允许访问。若设置为YES,则/etc/vsftpd/user_list 文件中的用户将不允许访问FTP服务器;若设置为NO,则只有vsftpd.user_list文件中的用户,才能访问FTP服务器。

6.设置访问速度
anon_max_rate=0
//设置匿名用户所能使用的最大传输速度,单位为b/s。若设置为0,则不受速度限制,此为默认值。
local_max_rate=0
// 设置本地用户所能使用的最大传输速度。默认为0,不受限制。

7.定义用户配置文件
在vsftpd服务器中,不同用户还可使用不同的配置,这要通过用户配置文件来实现。
user_config_dir=/etc/vsftpd/userconf //用于设置用户配置文件所在的目录。
设置了该配置项后,当用户登录FTP服务器时,系统就会到/etc/vsftpd/userconf目录下读取与当前用户名相同的文件,并根据文件中的配 置命令,对当前用户进行更进一步的配置。比如,利用用户配置文件,可实现对不同用户进行访问的速度进行控制,在各用户配置文件中,定义 local_max_rate配置,以决定该用户允许的访问速度。

8.与连接相关的设置
listen=YES
//设置vsftpd服务器是否以standalone模式运行。以standalone模式运行是一种较好的方式,此时listen必须设置为YES, 此为默认值,建议不要更改。很多与服务器运行相关的配置命令,需要此运行模式才有效。若设置为NO,则vsftpd不是以独立的服务运行,要受 xinetd服务的管理控制,功能上会受限制。

max_clients=0
//设置vsftpd允许的最大连接数,默认为0,表示不受限制。若设置为150时,则同时允许有150个连接,超出的将拒绝建立连接。只有在以standalone模式运行时才有效。

max_per_ip=0
// 设置每个IP地址允许与FTP服务器同时建立连接的数目。默认为0,不受限制。通常可对此配置进行设置,防止同一个用户建立太多的连接。只有在以standalone模式运行时才有效。

listen_address=IP地址
//设置在指定的IP地址上侦听用户的FTP请求。若不设置,则对服务器所绑定的所有IP地址进行侦听。只有在以standalone模式运行时才有效。 对于只绑定了一个IP地址的服务器,不需要配置该项,默认情况下,配置文件中没有该配置项。若服务器同时绑定了多个IP地址,则应通过该配置项,指定在哪 个IP地址上提供FTP服务,即指定FTP服务器所使用的IP地址。
注意:设置此值前后,可以通过netstat -tnl对比端口的监听情况

accept_timeout=60
//设置建立被动(PASV)数据连接的超时时间,单位为秒,默认值为60。
connect_timeout=60
// PORT方式下建立数据连接的超时时间,单位为秒。
data_connection_timeout=300
//设置建立FTP数据连接的超时时间,默认为300秒。

idle_session_timeout=600
//设置多长时间不对FTP服务器进行任何操作,则断开该FTP连接,单位为秒,默认为600秒。即设置发呆的逾时时间,在这个时间内,若没有数据传送或指令的输入,则会强行断开连接。
pam_service_name=vsftpd
//设置在PAM所使用的名称,默认值为vsftpd。

setproctitle_enable=NO|YES
//设置每个与FTP服务器的连接,是否以不同的进程表现出来,默认值为NO,此时只有一个名为vsftpd的进程。若设置为YES,则每个连接都会有一个vsftpd进程,使用“ps -ef|grep ftp”命令可查看到详细的FTP连接信息。安全起见,建议关闭。

9.FTP工作方式与端口设置
(1)FTP工作方式简介
FTP的工作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PORT FTP,另一种是PASV FTP。下面介绍其工作方式。
二者的区别在于PORT FTP的数据传输端口是由FTP服务器指定的,而PASV FTP则是由FTP客户端指定的,而且每次数据连接所使用的端口号都不同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在CuteFTP等FTP客户端软件中,其连接类型设置项中有PORT和PASV两种选择。

当FTP服务器设置为PASV工作模式时,客户端也必须设置为PASV连接类型。若客户端连接类型设置为PORT,则能建立FTP连接,但在执行ls或get等需要数据请求的命令时,将会出现无响应并最终报告无法建立数据连接。

(2)与端口相关的配置
listen_port=21
// 设置FTP服务器建立连接所侦听的端口,默认值为21。
连接非标准端口示例:ftp www.sunflower.org 7000
connect_from_port_20=YES
// 默认值为YES,指定FTP数据传输连接使用20端口。若设置为NO,则进行数据连接时,所使用的端口由ftp_data_port指定。

ftp_data_port=20
//设置PORT方式下FTP数据连接所使用的端口,默认值为20。
pasv_enable=YES|NO
//若设置为YES,则使用PASV工作模式;若设置为NO,使用PORT模式。默认为YES,即使用PASV模式。
pasv_max_port=0
//设置在PASV工作方式下,数据连接可以使用的端口范围的上界。默认值为0,表示任意端口。
pasv_mim_port=0
//设置在PASV工作方式下,数据连接可以使用的端口范围的下界。默认值为0,表示任意端口。

10.设置传输模式
FTP在传输数据时,可使用二进制(Binary)方式,也可使用ASCII模式来上传或下载数据。
ascii_download_enable=YES //设置是否启用ASCII模式下载数据。默认为NO。
ascii_upload_enable=YES //设置是否启用ASCII模式上传数据。默认为NO。

11.设置上传文档的所属关系和权限
(1)设置匿名上传文档的属主
chown_uploads=YES
//用于设置是否改变匿名用户上传的文档的属主。默认为NO。若设置为YES,则匿名用户上传的文档的属主将被设置为chown_username配置项所设置的用户名。
chown_username=whoever
//设置匿名用户上传的文档的属主名。只有chown_uploads=YES时才有效。建议不要设置为root用户。 但系统默root

(2)新增文档的权限设定
local_umask=022
//设置本地用户新增文档的umask,默认为022,对应的权限为755。umask为022,对应的二进制数为000 010 010,将其取反为111 101 101,转换成十进制数,即为权限值755,代表文档的所有者(属主)有读写执行权,所属组有读和执行权,其他用户有读和执行权。022适合于大多数情 况,一般不需要更改。若设置为077,则对应的权限为700。
anon_umask=022 //设置匿名用户新增文档的umask。默认077
file_open_mode=0755 //设置上传文档的权限。权限采用数字格式。 默认0666

12.日志文件
xferlog_enable=YES //是否启用上传/下载日志记录。默认为NO
xferlog_file=var/log/vsftpd.log //设置日志文件名及路径。需启用xferlog_enable选项
xferlog_std_format=YES //日志文件是否使用标准的xferlog日志文件格式(与wu-ftpd使用的格式相同) 。默认为NO

13.其他设置
text_userdb_names=NO
//设置在执行ls命令时,是显示UID、GID还是显示出具体的用户名或组名称。默认为NO,以UID和GID方式显示,若希望显示用户名和组名称,则设置为YES。
ls_recurse_enable=YES
//若设置为YES,则允许执行“ls –R”这个命令,默认值为NO。在配置文件中该配置项被注释掉了,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配置,需要启用时,将注释符去掉并进行YES或NO的设置即可